然而,到了想停下来的站,也只能接着出发。
在2019年10月最后去了一次日本旅游,是我这两年来最感叹的事之一。谁也没想到两个月后,一场疫情会把这个世界割裂。
作为一个从9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追着家用主机的玩家,在日本逛街对我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原因无他:各种老游戏和杂志虽然可以海淘,但永远比不上亲自在中古店内游历。
一些怀旧的街机厅对玩家来说也算个景点
虽然不方便出国旅游,但还是能寻找一些替代方案。对游戏玩家来说,能还原日本风貌的游戏自然是首选。
许多玩家可能会马上想到《人中之龙》系列。诚然,这一系列的游戏对街道的刻画十分细腻,也有不少日本特有的小游戏,比如夜店、打击中心之类的,粗看之下已经还原得很到位了。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款注重打斗的黑帮题材游戏,《人中之龙》却时常令我十分出戏,街上的小混混十秒就能遇上一个,黑道火拼的故事,也与现实里的日本相去甚远。自从1992年开始实施暴力团对策法之后,日本黑帮就日渐式微,随后诸多法案都在限制其自由,还存在的黑帮也多以其它名目经营。
说到底,《人中之龙》更接近走马观花,更像个日本主题乐园。而我去日本旅行时,往往喜欢自己一个人乱转,钻进各种小巷,与当地人聊天,去一些没什么人吃的餐馆。
相比之下,《莎木》可能更加适合我。这款1999年的游戏将一个平平无奇的日本街区,做得非常真实。家里每个抽屉都能打开,路上的NPC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人设和故事,时不时就能聊出不少内容。超市里的许多商品都能拿起来细看。这种“深度游”的乐趣,只有在这款游戏里才能实现。
《莎木》一代这种不加修饰的街道,哪个房子都能钻进去打探一番的乐趣,可能更接近我的初衷
除此之外,最有在日本实感的,莫过于各种交通工具相关的游戏。
《东京巴士案内》是我小时候接触过的第一款驾驶模拟游戏。玩家在游戏里要当个公交司机,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乘客上车后要先关门,报站,然后缓缓发动。拐弯要打方向灯,各种路况都要及时应对。看着好像很无聊,其实真玩起来手忙脚乱,十分紧张,一步都不能错。
但是,比起玩法。我对这款游戏最大的印象,还是它浓浓的生活气息。配着轻松的背景音乐,公交驶过许多现实中存在的地标,驶过夕阳下的山谷,驶过路灯旁停着的出租车。玩到熟练时,真的会有一种融入到游戏世界的感受,像在上一份不累的班。
开着巴士,看到周围这么多熙熙攘攘的车,会让你有种不再孤独的安全感
不过,真去日本就会发现,一般人在城市里坐巴士的机会少之又少,往往都是些与机场相关的线路。因此,我的兴趣转移到一项更为大众的代步工具——电车上。
电车是日本轨道交通的主要构成部分,我每次去秋叶原坐的就是中央总武线。其实在日本的地铁里大家都非常安静,结伴而行也不太好说话,只能捧着手机看个没完,气氛挺压抑的。加上作为游客,去秋叶原的兴奋感会让这段路程更加难熬。但很多时候,你对一个地方的感受并不一定都得是正面的,轻微的负面感受最后也会令人怀念。
说到开电车最有名的游戏,很多人肯定都听过《电车GO》这个名字。这款游戏是街机业的老铺太东公司开发,最初是一个街机游戏,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移植到PS1平台卖了100多万。成了公司当时最赚钱的产品。
没有玩过《电车GO》的玩家对这个游戏一直有两种误解。一种是觉得开电车太硬核,一般人玩不转;另一种是觉得开电车太无聊了,连个方向都没有,完全就是个看风景游戏。这里我必须澄清下,《电车GO》的玩法首先并不硬核,它只有加速和制动两种拉杆,有挑战性的部分就是如何控制速度,在时间之内把车不偏不倚地停在车站里。但游戏并不会因此就非常无聊,站与站的间隔其实非常短,玩家在发车之后就要做进站的准备,中途还会有限速路段、速度检测等内容,全神贯注地调配两个拉杆,才能让电车处于最合理的速度。
其实《电车GO!Final》的画面现在看也挺不错的。前两年还出过一个控制器加游戏的一体机,能接HDMI,想玩买那个方便。
而为了完美体验这款游戏,我海淘了PS2用的电车Go控制器,由于骏河屋的发货巨慢无比,那段时间我每天都盯着物流信息,完全可以用望眼欲穿这四个字可以形容。货物送到时,我激动的心情远远超过抢到PS5时的兴奋。虽然质感非常廉价,但用起来没有什么问题,还会随着电车而震动起伏。
当我拔动制动杆,令它发出一连串悦耳的咔嗒声,背景传来电车的发车音乐。一切都和在日本的经历完全相同。PS2的画质如今看来已经显得过时,但依然将景物刻画得十分逼真,仿佛我将沿着这条线路,通往记忆中的街道。
然而,到了想停下来的站,也只能接着出发。所谓的云旅游,可能都是这么空虚吧。
母体,快收了我当电池吧,我要坐电车吃牛排。—— CaesarZX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