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滑铲打虎靠谱吗?

地球人研究报告
文化 2020-08-27
文化 > 滑铲打虎靠谱吗?
收听文本
0:00/0:00

人到底能不能打过老虎?

这个问题的狭义解释方面,我们曾深度分析过众人推举出来的人类代表:泰森到底能不能打过东北虎?

但在广义上,或者说宏观来看,人们可能对打老虎还缺乏全方位的认识,相关的畅想还在继续。比如游戏外,抗压吧老哥们在“跟老虎对线”方面依然不断地施展着自己的想象力:

他们给出的回答是——“滑铲”。

你以为的滑铲 你以为的滑铲

真实的滑铲 真实的滑铲

除了滑铲,老哥们还介绍了别的办法,比如:

可是,结局也显而易见:

按住老虎就很离谱 按住老虎就很离谱

事实上,从远古时代起,虎凶恶残忍的形象就深深嵌入了中国先民的记忆,滑铲是假、吃人是真。

虎带给人们的绝不是茶余饭后的段子和玩笑,而是真正的恐惧和伤害,以至于诞生了一个成语——谈虎色变,但是现在的人们好像早就失去了对老虎的敬畏。


被吃掉的福建人

19世纪70年代的厦门,开埠已有三十年之久,西洋的货物商船云集于此,来自武夷山的茶叶、泉漳的蔗糖和纱绢通过厦门运销欧美。在厦门的洋人除了通商和传教外,还从事一项特殊的任务——采集当地动物标本。

清末洋人组织的猎虎队 清末洋人组织的猎虎队

美国自然学家卡德威尔就是在厦门岛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虎种,他将之定名为“厦门虎”。在今天,他还有个更加广为流传的名字——华南虎。

洋人在厦门最早发现华南虎并不是偶然事件,武夷山区是历史上华南虎活动的核心地带,所以福建的虎患,数百年来一直非常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东南地区出现虎患514次,是前一千年该地区发生虎患次数的85倍,平均几乎每年发生一次。

当然这一统计不可能完全准确,但是虎患成为一种常发性的灾害,已成不容争辩的事实。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就经常发生老虎半夜闯入人家,将满门吃尽的惨案。

洪武二十年(1387年),永春、德化虎四出,白昼噬人,或夜入人家,阖门俱尽。 (《永春县志》卷三)

福建各地老虎食人的不完全统计 福建各地老虎食人的不完全统计

清末民初,随着洋人的涌入和福建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虎患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上世纪三十年代,福建当地报纸报道的猛虎伤人案件多达三十余起。

1909 年在福建梅花山被猎杀的华南虎 1909 年在福建梅花山被猎杀的华南虎

除了这些真实的案例,虎患给福建人留下的伤疤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时至今日在福建和台湾地区广为流传的“虎姑婆”就可以视作是“狼外婆”在当地的翻版。


打虎英雄

在虎患的巨大威胁下,明清时期的老百姓们逐渐对“打虎”产生了近乎迷信的痴狂,各式各样的“打虎英雄”也借机应运而生。

明朝最有名的打虎英雄当属武松,《水浒传》是明朝人写的,书中很多内容反映的也都是明朝的事儿,就比如虎患。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在各种绘本连环画中,武松跪坐在老虎身上,一只手按住虎头,另一只手则乱拳将其打死。别的不谈,仅从这一点描写上就足以说明整个故事是多么不靠谱了。

很多人对老虎的力量没有什么概念,以为打200斤的老虎跟打200斤的肥宅一样。

200斤的老虎 200斤的老虎

老虎拥有猫科动物中最发达的的前肢,当老虎在饮水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种恐怖的肌肉,少林寺七十二绝学中的卧虎功正是来源于此。

这种力量、这种肌肉,配合锐利的虎爪,一巴掌下去直接能把人脑袋拍碎。哪里还轮得到什么武松打虎,直接改成二郎生鲜算了!

这种打虎戏以今天的角度来说很假,但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市场需求量极大。

因而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都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打虎英雄。

比如清朝崛起的打虎英雄,唐打虎,他的故事甚至入选了新中国的小学语文课本。唐打虎的故事出自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原名唐打猎,后由吴组缃译成白话文,并正式更名为唐打虎。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笔下的这位打虎英雄采用的方法居然与贴吧老哥高度相似。

但仔细一看又有许多区别,老者没有滑铲而是蹲下偏头以躲避老虎攻击,持斧来开膛破肚。

并且纪晓岚还着重强调了老者修炼了十年的麒麟臂和十年的目力。可见,就算是使用武器、采用技巧打虎也需要至少十几年的勤学苦练,绝非拿着个键盘就能去滑铲了。

这种民间的打虎故事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八九十年代,神州大地涌现了不少奇人异士。

河南焦作孟县的长寿老人何广位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1909年,家里穷饭量大,雇主养不起他,将他赶了出来,结果路上碰到老虎,不得已将老虎打死。饿极了的何广位为了生存,将老虎杀了吃肉,从此走上打虎吃肉的道路。

老人以一双震惊世界的双拳,赤手打死和捕捉猛虎7只、野牛9头、豹230余只、野猪800多头、狼1000余只,被誉为当代武松(假)。

已是93岁的高龄的何广位,身体非常健壮、灵活,鹤发童颜。何广位打虎猎豹的秘招是:出拳要快、准、狠,首拳一定要击中虎豹的鼻子,致其晕厥,然后略补几拳让其一时难以苏醒,用绳索反绑四肢再装进特制的大口袋,以最快的速度背虎豹下山……

键盘侠还知道滑铲,搁您这直儿接一拳超人了。


灭虎行动

打虎老人的故事虽假,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人民群众开展了持续数十年的打虎灭虎行动。

以虎患最为猖獗的福建为例,于1953年春成立剿虎联合指挥部,由解放军拨下剿虎经费,并发给轻机枪一挺,步枪100支,以及一批子弹、手榴弹。

然而尽管拥有枪支,打虎过程仍然惊心动魄,一旦遭到围捕的老虎困兽犹斗,也会给打猎队成员造成不小的损伤。

1956年春,政府为表彰打虎英雄为民除害的壮举,专门请八一电影制片厂到永春拍摄纪录片《深山除害》。当时没有电影特效,所有镜头都是猎手与老虎搏斗过程的现场真实记录。

虎的凶猛是当代键盘侠们难以想象的,即使手持现代枪支的士兵,在近距离对抗老虎时,也是九死一生。

1953年福建仙游,一个孩子在甘蔗地里遭老虎袭击,闻讯赶来的解放军战士李富来,手持波波莎冲锋枪进入甘蔗地追杀两头老虎。在打死第一头老虎后,李富来又与第二头老虎近身肉搏,浑身被咬伤四十多处,辛好附近的民兵闻声赶来,这才救下了他。李富来的英雄事迹后来被绘成连环画《今日的武松》(真)。

除了福建,其他各省市也涌现了一大批打猎队和现代打虎英雄,不同于古代那些孤身一人赤手空拳的好汉,他们多使用枪械、布置陷阱、并结队而行,在很多老照片中都留下他们的身影。

湖南耒阳打虎英雄——陈耆芳 湖南耒阳打虎英雄——陈耆芳

湖南益阳打虎队 湖南益阳打虎队

湖南岳麓打虎留念 湖南岳麓打虎留念

1956年贵州榕江县的打虎队 1956年贵州榕江县的打虎队

1964年汉中佛坪县打虎新闻 1964年汉中佛坪县打虎新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的全民性打虎运动是不能站在21世纪动物保护的立场来评判的,打虎运动兴起的背景无一不是当地老虎肆虐,严重威胁到了人的安全。

湖南耒阳1952年全县被虎咬死108人,伤10人;咬死耕牛460头,生猪530头,这才有了陈耆芳的为民除害。如果连人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护的话,那么任何环保和生态平衡都无从谈起。

无独有偶,印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猎虎热”,这时各种猎虎的经验介绍和专著相继问世。不同于新中国走群众路线的打虎行动,印度“猎虎热”带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这一运动倍受宗主国英国的上流社会和印度土邦王公们推崇和喜爱。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在印度猎虎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在印度猎虎

从十九世纪开始英国王室、贵族、军人以至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都是印度猎虎运动的狂热爱好者。那时的英国绅士们,到古老神秘的殖民地印度旅游,如果不打只老虎,回到伦敦后拿不出一张手持猎枪和死老虎的合影图,简直是个耻辱。

印度总督乔治·寇松和妻子 印度总督乔治·寇松和妻子

一名苏格兰女演员 一名苏格兰女演员

尽管印度的猎虎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贵族精英阶层娱乐社交的目的,但在当时却被认为是德政,得到了印度贫民阶层的拥护。作为现存野生虎数量最多的国家,印度的人虎矛盾仍然十分尖锐,人虎冲突时有发生。

印度孟加拉虎袭击象背上的人 印度孟加拉虎袭击象背上的人

印度动物园里的圈养虎捕杀不幸跌落的游客 印度动物园里的圈养虎捕杀不幸跌落的游客

随着打虎运动的持续,中国华南虎的种群数目由 1950 年代初的 4000 多只急降至1976 年的200 只以下,中国政府的对虎政策也开始发生转变,1977年立法禁止捕杀任何野生虎,但直至 1986 年,中国各地仍陆续有猎捕华南虎的现象。1994 年,已知的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在湖南被射杀。

中华大地上,人虎相争的历史随着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的死去而画上了句号。在华南虎消失之后,我们终于意识到了老虎的珍贵,2008年戏剧般的“周老虎”事件再次唤起公众对于野生虎种保护的重视。如果说曾经的打虎运动是生存发展的需要,那么21世纪的动物保护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我们或许再也无法跟野生华南虎“滑铲”了。

但我们还有野生东北虎、我们还有自然。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49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