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英文对白连老外都挠头。
文本量巨大还没有中文的传统RPG一直都让不少国内玩家头疼。由于配音和过场动画都比较有限,这些游戏的剧情、内容、隐藏提示甚至人物性格都要靠文字来表现。“雅思之海(《无光之海》)”、“托福暴君(《暴君》)”、“专八之柱(《永恒之柱》)”、“GRE原罪(《神界:原罪》)”等等民间称谓,是玩家们对这些游戏又爱又恨的一种体现。
刚刚发售不久的《八方旅人》,作为一部任天堂Switch独占的传统日式RPG,凭借出色的素质吸引了大量玩家,又因为其让人挠头的英文成为英语考证系列一颗闪耀的新星,被戏称为“专八旅人”。
图片来自推特@chinesenintendo
对于身经百战的国内玩家,这只不过就是又一部难懂的外语游戏。除了日常在社交媒体上吐个槽之外,更多的还是在Q群、论坛等社区里面互相交流经验,顺便组织向开发商请愿要求官方汉化。
《八方旅人》Q群成了英语学习交流帖
但是这一次似乎与往常不同,“专八旅人”的梗连外媒Polygon都知道了,还写了篇专题文章。
原来,连母语是英语的欧美国家,也觉得《八方旅人》的英语版有些地方晦涩拗口,诘屈聱牙。和“雅思之海”、“专八之柱”等直接用英语写成文本的欧美RPG不同,《八方旅人》英文版是基于日文版翻译过去的,并且翻译团队没有老老实实地还原日文版语言风格,而是给一部分内容加了点戏。
阅读理解
最典型的问题出现在女猎人“哈妮特”(H’aanit)身上。用最开始的一段剧情举例,小姐姐一开口,就让不少小伙伴一脸懵逼:
短短一句话里五个词就有“Thou”和“Hast”两个词不认识!由于句型比较高级,即便查阅了字典以后知道这是“You have yet to depart”的意思,可能英文基础差一些的玩家也不会马上明白这说的是“你还没走”。
然后哈妮特碰到了她的老师,讲的话就更难懂了,仿佛嘴里嚼着去了皮的玉米茬子:
下图是这句话正常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到“concern”,“intend”和“stop”三个词都被加了一些其实没什么意义的尾巴。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我不太担心你去打猎,我担心你半路瞎晃(把正事耽误了)。”
考虑到后面哈妮特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嘴里吃着茬子的说话方式,说完一个词还咕噜噗哧的,我们不妨把这种拿腔拿调、语带累赘的风格叫做“茬子腔英语”好了。咱们东北同胞有时也会调侃自己的口音是“大茬子味”,茬子腔英语与之不同,不在口音,而在于真像是嘴里含着玉米粒茬子。
老师一开口,我们就明白哈妮特的茬子腔是从哪儿学来的了,因为老师说话也是这个味儿:
由于这一段老师说话,完全不像是在说人话,可能大部分玩家看完一遍只能记得Gloomy(伤感)了吧。老师说的大意其实是“你这么年轻,怎么好像老头子一样尖酸。你非要把一个普通的道别搞的这么伤感吗?”
其实整个开始部分的对话很简单,可以说是游戏动漫开场常见的一个套路,就是哈妮特的老师得到一个任务要出门打猎,两个人师徒情深地互相损了一顿。哈妮特的老师也是一个非常脸谱化的秀逗老头形象。
由于句式过度复杂,还有画蛇添足的变形,就算是英语水平足够的玩家,想要很快理解对话内容可能都会有困难,更不要说看出由这段对话塑造的人物形象了。
语言知识
为什么哈妮特和她的老师说话非要带着大茬子腔呢?有可能是因为游戏的翻译觉得这样可以塑造出比较鲜明的形象。
一些玩家认为这是在学莎士比亚,显得人物开口古腔古调,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莎翁的语言属于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用“’tis”(it is)、“thou”(you)这类词汇的时候,通常如果不是剧情需要,就是为了押韵:
比如从莎翁作品《情女怨》中随便检索一下就可以发现,莎士比亚讲话非常灵活,you, your, thou, thee, thine, they, thy, ‘tis, ‘it is都是随性在用。也就是说,女猎人哈妮特的大茬子腔调,比莎士比亚更加僵硬古早,已经属于 “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的范畴。
在游戏中使用中古英语的元素,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幻想风格的RPG中,中古英语可以很容易建立一个角色年迈或者远离尘世的形象。但是由于与现代英语相隔甚远,通常只是作为一个点缀。比如《龙腾纪元》中深受玩家喜爱的野生女巫莫瑞甘:
注意上面的字幕:“I was not born such, ‘Tis a skill of Flemeth’s, taught over many years in the wilds.”(我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这是弗雷梅斯的本领,她在荒野中教了我很多年我才学会)。
这句话用中古词汇和句字成分上的变化与省略,去贴合莫瑞甘在野外被不知几千岁的大恶魔抚养长大的身世。尽管如此,句子的核心部分依然是现代英语,玩家就算不懂其中的趣味,也不难理解莫瑞甘的意思。
就算是一定想要让哈妮特说一口大茬子英语,也有很多办法可以弱化茬子带来的伤害。一种常见的做法是,角色配音的时候可以有特色,但是匹配的字幕要用好懂的文字,比如《巫师3》中,史凯利格岛民说话单看英文字幕很正常:
“嘿!领主们都不愿意听了,别再假扮英雄了,动脑子想想吧!”是不是就是一个普通的强硬贵族女战士?
但是我们要知道,史凯利格岛民说话带有很重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口音的元素,这类口音如果直接落成文字会类似于所谓的“粤语白话”,大概是这样的:
不是同一文化圈内的人看这种语言,就会像我这样的北方佬看“粤白”:
你觉唔觉得D狗仔做完美容之后返到屋企照镜嘅时候,都会霖:我顶,个飞发佬甘水嘅,乱甘剃我D毛,搞到我而家睇起身同我屎忽一样甘样衰。(鸣谢@肥仔君)
翻译成普通的英文是这样的:
Do you think dogs ever come back from the groomers and see themselves in the mirror and think: ‘Gosh, the barber has done a terrible job, my haircut’s pure shit man. I look like an arse.
而翻译成普通话是这个意思:
你觉不觉得狗狗有的时候做完了美容,回到家里照镜子的时候,也会想:我擦这理发师水平好低,把我的毛乱剃一通,现在我看上去真是丑到爆。
《八方旅人》中的做法,给玩家的感受就相当于把“苏白(苏格兰白话英语)”和“粤白”直接落在了文本当中,让不熟悉的玩家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在一闪而过角色中使用这种手法,确实可以让玩家印象深刻。但是哈妮特作为主角之一,整个序章里都是团队核心,让这样重要的角色一口大茬子腔从头讲到尾,不算是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
其他作品中从字幕到配音都秀逗的,一般都是不重要的角色
议论作文
尽管被吐槽成了“专八旅人”,《八方旅人》的英文版,整体还是靠谱、准确的。就算是哈妮特的大茬子英语,绝大部分奇怪的用词和转写方式也的确是有来源的古代形态。这种通过文本上的变化表现人物形象的努力,在其他一些角色上效果其实还是不错的。
只是在哈妮特的部分给玩家造成的违和感和理解障碍太过突出,导致一丑遮百俊,玩家谈论的和媒体报道的,都是大茬子腔。
假如《八方旅人》没有这么高的关注,可能也没人会在乎它翻译的问题有多大
这个事件在国外引起很大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2015年的《火焰纹章:命运》(《火焰纹章if》欧美版)的本地化也有一场大风波,不但翻译质量不高,很多对话被修改,连游戏的一部分内容(最主要的就是摸NPC脸的互动功能)都被删去了。
这次《八方旅人》的关注度很高,也有同样受争议的翻译问题,很多群众喜闻乐见地打算吃瓜也是很正常的。
《火焰纹章:命运》取消了和NPC增进感情的摸脸小游戏,其他一些对话也有修改
这也体现了翻译工作的困难:一般人眼中没有好翻译,只有烂翻译。因为好的翻译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只有不好的翻译才会凸槌违和,让人印象深刻。
日式游戏世嘉《零翼战机》在1989年的时候,还闹过“All your base are belong to us”的笑话。这是一个经典的翻译文法错误,地位堪比我们的“踢牙老奶奶”“老头滚动条”。而到现在,英文本地化工作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八方旅人》作出的一些尝试,还是值得鼓励的。
“你的基地都属于我”出自MD游戏《零翼战机》,是日式烂翻译的经典代表
当然这也不能被当作为“专八旅人”开脱的理由。哈妮特的茬子腔,即使在许多母语是英语的玩家眼中也是一次拙劣而失败的自作多情。相比之下,哪怕是《神秘海域4》简中版产生争议的“老司机”和“大新闻”,至少对部分玩家来说还算“接地气”。
“老司机”这样“接地气”的翻译,在一部分玩家中很有市场
对于饱受海外“神字幕”折磨的国内玩家来说,还是有一些好消息的。由于国内市场越来越重要,像《神界:原罪2》和《永恒之柱2》这样的作品,都已经官方支持了中文。而《八方旅人》的预告片有中文版,也有小道消息说游戏的汉化正在制作当中,加上游戏发售后的这种关注程度,也许国内玩家脱离茬子腔英语苦海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
-
游戏中的卡斯特罗和他的古巴战争 北京时间11月26日,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享年90岁。作为世界上三大受人爱戴且生于 ...毛毛王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