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收藏之旅。
如今在规模庞大的 Steam 市场中,“炒作”和“营销”,已然成为了这个交易体系的代名词。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造谣CS选手“意外离世”来炒作饰品价格的“奸商”、通过同一饰品在第三方平台来回倒卖以赚取微薄利润的搬砖人,以及大量收购并且控制了很多饰品价格涨幅的“倒爷”。
近年来,一场又一场的炒作事件,更是为Steam市场赋予了抽象以及魔幻的标签。比如去年爆火的虚拟理财产品《Banana》,玩家们凭借在游戏中挂机所得到不同稀有度的香蕉,以在社区市场上售卖出不同的价格,其中的“Golden Banana”甚至一时间被炒到了两千元之余。
随着Steam玩家数量的日益增多,当这些数字产品扩大到一定规模时,Steam 市场,已经开始涌动起更多的暗流、也衍生出更丰富的玩法。
1.初始年代
早在 2013 年时,V 社就意识到,“游戏启动器”并不能作为Steam这家游戏零售平台的唯一竞争力,打造独树一帜的社区生态,才是维持玩家们在这个平台上持续消费的关键。
而Steam整个社区系统的建设中,包括了游戏指南、论坛、创意工坊等许多为玩家提供便利的模块,也在后续衍生出了游戏截图、个人资料等基层建设,在这些区块中,“集换式卡牌”这一项设计绝对是最有特色的一环。
集换式卡牌会在玩家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掉落,但是一个游戏掉落的卡牌数量却只能是总卡牌数量的一半,比如需要 5 张合成的卡组会掉落 3 张,需要 8 张合成的卡组会掉落 4 张。这样一来玩家们想要完整的集齐这些卡组,就需要在Steam市场中购买,或是通过社区中沟通交换。
而 V 社所设计的这条商路,玩家们收集、交换卡牌,不仅可以促进 Steam 的社区交流,还能收取市场交易中 13% 的手续费。
并且合成一套卡组可以提升玩家的社区等级,掉落合卡游戏的个人资料背景、表情、徽章等社区物品。玩家获取个人资料背景和表情,最早也需要通过市场,这样又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
在Steam卡牌诞生之初,很多人对这 13% 的手续费持怀疑态度。但后续,玩家们对集换式卡牌的热情很快淹没了这种质疑,Steam 的交易市场是不受地区限制的,由此各国各地的玩家们开始逐渐地发展为同好、小组、群组。在众多的群组和讨论组中,玩家总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集卡者”。
每年,Steam上都会有一批因为各种原因下架的游戏,比如电影改编游戏版权到期的《电锯惊魂》《死侍》、运营期限到期的《NBA2K15》、因侵犯商业版权下架的《梦中女孩》,甚至还有使用了 AI 接入文本被下架的《Heard of the Story?》。对于这些下架游戏的集换式卡牌,V 社也想出了对应的政策。
由于社区市场上大多数的集换式卡牌,都是在玩家游戏过程中掉落的,对于这些私人财产,Steam也总不能直接“销毁”掉这些卡牌。既然这些卡牌再售卖到市场上已然是出多入少,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卡牌延续其剩余的价值呢?针对这些已经在 Steam 下架的游戏,V 社规定了这些游戏相关的社区物品将不会在市场上流通,但是在玩家之间仍然可以交易。
这样一来,卡牌的市场价值诚然是被否定了,但是就像是下架游戏的本身,V 社给予和认可了这些卡牌的收藏价值。同时这些游戏的背景和表情在市场的标签,也被添上了“可交易,不可出售”的字眼,此外这些物品都被附上了一段文字:此物品再也无法在社区市场上购买和出售。
在集换式卡牌推出不久后,很快就有一种称做“绝版”游戏个人资料背景/表情衍生到了玩家群体中。很多国外卖家把这些物品称之为“Removed Games Items”,导致了起初很多人以为这些卡牌真的是买一张少一张的绝版物品,这无疑掀起了一波玩家们涌向“绝版”游戏卡牌的热潮。
这时 Steam 社区创立的好友等级系统起到了作用,通过合卡可以提升玩家的 Steam 等级,而等级高就可以在众多交易卡牌者的好友列表中脱颖而出。当时就有很多玩家将这些绝版物品放到个人资料主页来售卖,或是通过群组、论坛的留言来达成交易,交易方式大多是买家支付 TF2 key(一个《军团要塞2》的饰品,价格很稳定)。
但是后续,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些在 Steam 被下架的游戏物品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绝版。
2.“绝版”热潮下
这要从 Steam 在同年推出的补充包制作器说起。
起初,补充包只是一种针对于补充玩家缺失卡牌的补助,只是会依据玩家等级的高低随机掉落。但随着热门卡牌的供不应求,V 社规定玩家可以使用宝石来制作补充包,但前提是需要玩家的 Steam 库中拥有此游戏的本体。开启补充包会掉落 3 张相关游戏的集换式卡牌,补充包本身也可以在社区市场中买到。
由于制作绝版游戏的补充包需要玩家的库中拥有相应的绝版游戏,于是一些商人就在各类论坛中寻找拥有这些游戏的玩家,用宝石1:1交易来请求他们每周代做补充包。
还有一些商人则直接在零售网站上买下游戏的激活码,虽然说绝版游戏的激活码介于收藏意义偏贵,但从拥有游戏便能一直制作补充包来看,这对于他们无疑是一笔长远且追梦的投资。
在绝版游戏背景刚刚火热起来的市场趋势下,这些勇于追梦的人吃到了第一批红利。
就拿一款叫做《Omega one》的游戏来讲,因为其社区的一张稀有背景“Voice of Kasumi”涉嫌抄袭P站(Pixiv)画师(KD)的插画作品,这款游戏被 Steam 强制下架。
虽然这时距离绝版游戏物品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并不影响依然有玩家为它开出 10 个 TF2 钥匙(价值约160元人民币)的高价。
相对于国外已经成熟的绝版市场体系,国内的社区以及绝版物品发展则显得缓慢许多,直至 21 年才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群体。
在这期间,不免有人想到了国外绝版卡牌刚火热的时候,利用这一点在国内打信息差以谋取利润。
任何一套普通卡组的补充包的制作价值约为 2000 宝石,一袋宝石(1000)在 Steam 市场的价格一直在 2~3元的范畴。
简单计算一下,合成一套卡组净成本需要5元左右,但当时国内的二手市场凌乱且混杂,很多个人卖家利用玩家对“国籍”的热情,把绝版游戏“Flagster”的卡组售价一度抬高至20元一套左右。
3.稀缺收藏都从哪来
然而,随着售卖绝版卡牌的大商不断地从各类账户中收集、开启补充包,他们逐渐发现仅有一定概率开出的绝版闪卡,也逐渐有了一笔不小的数量。
所以他们逐渐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了更有收藏价值的闪卡上,于是为了集齐剩余的闪卡,他们开始专门对游戏不断地制作和开启补充包。而普通绝版的卡牌/背景/表情将不会是那么“绝版”了,似乎更像是在他们追梦时的“附属品”。
如今很多大商都开创了一个小号,用集卡者的宝石来1:1交易掉多出的绝版卡牌,回头再用这些宝石去制作补充包博取闪卡。这倒有点像是之前打信息差售卖绝版背景的商人,只不过这次,商人却成了卡牌的售卖者。
而闪卡作为一个在补充包中概率性抽奖的事件,获取其难度诚然会随着卡组数量的增多呈指数性增长,所以很多人会优先倾向于开启低数量卡组的补充包(最低的卡组数量是 5 张)。
当然,更高的卡组数量也往往意味着收藏价值越高,比如已经下架的国产游戏《旅行恋恋》中有 11 张闪卡,如今这套闪卡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依然不菲。
收集难度是一方面,很多玩家收集一套闪卡是为了合成特有的闪卡徽章。一般来说封面为二次元的徽章是最值钱的,价格常常能炒到1000元左右。有些绝版游戏的闪卡虽然难收集,但游戏本身的稀有程度以及徽章的好看与否才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
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发行在 20 年的《梦中女孩》就因为相关社区表情侵权 emoji,为此 Steam 特意对游戏的集换式卡牌的合成进行了封禁,即永久性的不能再合成出其社区物品。这时游戏的背景/表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版。
直至现在,“笑哭”和“爱心”的表情仍能在国内卖到700元左右的价格。
那么既然游戏下架以后获取这些绝版闪卡的难度直线升高,为什么不提前去收集一些将要下架游戏的闪卡呢?能够提前从市场购买卡组,岂不是省去了制作补充包的一大笔时间?
想到此方法的人不在少数,往往一款游戏刚刚发布下架公告,其对应在 Steam 市场上的闪亮卡牌马上就会被“洗劫”一空。
像是在去年 12 月多人联机游戏《Retrovirus》宣布即将下架后,当日的闪亮卡牌很快就涨到了均价 200 元一张的程度。这使得商家的竞争变成了比谁拿到消息更早、行动更快,把在售的那些闪卡迅速扫货再重新高价挂上,也是很多集卡者们赚钱的一条路子。
4.玩家的数字藏品与未来
如果说上述提到的集换式卡牌是虚假的“绝版”,那么绝版游戏本身,才是真正具有稀缺性的藏品。
现在的玩家想要获取这些绝版游戏,主要是通过激活先前厂商发布在零售网站、慈善包的激活码来添加到自己的库中。但有一些下架游戏的激活码是求之不得的,一方面是因为发行商申请的激活码数量本就甚少,另一方面则是游戏在发售后“存活”的时间太短。
毕竟大家都明白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因游戏条款到期而下架的赛车游戏《FUEL》就是个例子。2009 年时,各个零售网站系统、玩家们的群组都还没有建设得很完善,所以游戏下架后的激活码存世量极为稀少。
在如今国内外的各大二手交易市场上,这款游戏的激活码已经被炒到了高达2000元人民币的售价。
面对这些绝版游戏的狂热收藏者们,各大零售网站从中嗅到了商机,在游戏下架后,他们也开始高价售卖游戏的激活码。事实证明,收藏型玩家们的狂热远超商家的想象,甚至有玩家为了方便制作游戏的卡牌补充包,直接向游戏开发商请愿购买剩余的激活码。
其实在 2017 年之前,Steam 在售的很多游戏,都可以购买后添置为可交易的库存礼物。这样一来就诞生了许多囤游戏库存礼物的商人:他们在 Steam 进行游戏促销期间,购买了大量打折游戏的库存礼物到自己的库存中。等到特惠结束,再以赠送礼物的形式将游戏卖给有需要的玩家,售卖给玩家的价格通常会比促销时的价格高一点,以来赚取这一部分差价。
V 社在后续更新也是修复了这个商业漏洞,除了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些联机游戏(如《饥荒》《泰拉瑞亚》的多人包)外,其他游戏将不会再推出“库存礼物”这个购买选项。
不同于批量发行的激活码,如今,游戏库存礼物的存世量往往都很少。为此有玩家专门制作了一个网站(inventory gift),来各地的玩家们进行礼物交易,买家需要支付的筹码则是之前提到过的“硬通货”:TF2 钥匙。
在各种因素的驱使下,游戏被下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大体上分为:软ban、硬ban两个下架方式,前者基本是开发商与 Steam 终止合作或结束游戏的运营,后者则大多是因涉嫌侵权、违规等被 Steam 强制删除游戏的商店页面,打开这些游戏的商店页面会自动跳转至 Steam 商店主页面。
被正常下架的游戏的库存礼物一般是有封面的,而非正常方式下架的游戏往往会被标注以“Unkown package”的名称。
针对绝版游戏,有很多玩家自行组建的群组,其中最知名的便是“Removed Games Collectors” Steam 讨论组。加入这个组的条件也是十分苛刻,他们需要每个加入的成员库存里都有 200 个以上的绝版游戏,在检测被下架游戏的网站(steam-tracker)上通过后方可加入。
这些绝版群组讨论的内容除了交易绝版游戏,大多就是在群组内发布各类游戏下架的新闻。现在,国内外很多大型论坛也相继开发了绝版游戏相应的板块,如国内的其乐 Keylol 论坛(即多年前的SteamCN),就有一个专题板块为“Steam下架/不可购买”。
也许多年之后,曾经的绝版游戏群组和论坛会变得逐渐冷淡。但当他们回想起一步一步揣摩绝版市场的运作体系,遇见那些总是有些稀奇古怪玩意的卖家,达成一个又一个的绝版收集心愿,心中自然会铭记下这个颇有意思的小圈子,似乎在这里,每个玩家都能感受到由衷的收集乐趣。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