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登顶Steam热销榜,这款大尺度游戏却从“褒贬不一”开局

鱼钩
推游 1天前
推游 > 登顶Steam热销榜,这款大尺度游戏却从“褒贬不一”开局

大家都手持着各自的“苏丹卡”,肆意寻觅狩猎一个能够完成任务的目标。

3月31日正式上架这天,《苏丹的游戏》(短暂)登顶了Steam国区热销榜,在线玩家峰值一度超过两万人。

作为一部国内独立团队的中小体量作品,这样的数据可谓突出——同为卡牌模拟叙事玩法的热门作品《密教模拟器》,历史最高在线人数也不过3000出头。

但如果对应之前的“200万众筹金额”“20万愿望单数量”等等数据,这样的走红不算出人意料,不枉试玩阶段游戏得到的广泛好评。

真正出人意料的是,虽然游戏热卖,但《苏丹的游戏》的好评率一度降至65%,总体评价跌至“褒贬不一”。

那些试玩阶段关于美术、音乐、故事、异域风情的积极讨论,并没有成为评论区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攻讦、骂战和党同伐异。

就好像这场游戏甫一开局,从游戏中到游戏外,大家都自动入戏了。


畏惧苏丹的残忍

用最简洁的方式来介绍《苏丹的游戏》的话,就是抽卡,不断地抽卡。

游戏所有的玩法内容全部由数量庞杂的卡牌联系起来,而玩家将在无尽的“得到卡”与“失去卡”的过程中推动故事直至迎来结局。

粗略地看,卡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游戏目的的“苏丹卡”,分为征服、杀戮、奢靡、纵欲四类,其中每类又分别有石、铜、银、金四段品阶。不同的苏丹卡象征着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任务,而玩家需要不断接取并完成这些随机任务,从而保住自己的小命。

完成卡牌的形式就是折断它完成卡牌的形式就是折断它

另一种是帮助玩家达成游戏目的的卡牌,包括人物卡、装备卡、道具卡、情报卡等等等等。这些卡牌代表玩家拥有的资源,而如何在各式事件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并通过分配、调度这些资源解决手上的“苏丹卡”,则构成了游戏的核心乐趣。

接触过《密教模拟器》这类资源管理卡牌游戏的玩家,想必对这套玩法体系并不陌生,但《苏丹的游戏》的特别之处在于,凭借简单直观的卡牌交互,游戏十分细节化地描绘出一个荒诞且疯狂的异域国度,带来了一段离奇且挑战传统的冒险故事。

在故事的开始,一位神秘的女术士为百无聊赖的苏丹(统治者)带来了“属于苏丹的游戏”,他肆意地抽取卡牌,游戏朝政,直到主角站了出来——劝谏的结果是,苏丹有了新点子,规定你来替他进行苏丹的游戏,只不过每一张“苏丹卡”都有一个七天完成的时限,否则性命堪忧。

在这段被分为一个又一个“七天”的剩余人生中,玩家必须不断挣扎才能折断那些苏丹轻而易举折断的卡牌。这既是因为苏丹坐拥整个国家,也是因为苏丹的残忍无情。

我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苏丹的戏弄,因为上朝觐见不积极,闲着没事的苏丹让我贡献一位女性随从让他“乐呵乐呵”。说是难题,其实主要难在自己的心理难以接受,因为此时我的女性随从只剩妻子梅姬,为了游戏能进行下去,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七天之后,梅姬带着一身伤回到家中,此时我正对着手上的杀戮卡发愁。最终,迫不得已的我被“苏丹卡”逼疯了,只好将屠刀举向最亲密的人——其实我也没有那么疯,这么做一定程度是出于性价比的考量。一方面梅姬受伤了需要付出治疗的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梅姬在游戏中也是出名的难搞,动辄就会积累不满情绪,整出各种不好应付的突发事件。

但随着游戏的进行,随着我做下的“迫不得已”的恶事越来越多,我愈发回忆起这个角色。那些委屈、愤懑乃至于不满引发的冲突,并不是梅姬带来的,恰恰相反,她可能是游戏中最支持主角的角色,而改变了一切的是苏丹的游戏。

怀着某种难以言明的愧疚与疲惫,我主动中断了这场游戏,苏丹也轻描淡写地砍掉了我的脑袋。或许见证这一幕,看到主角因为卡牌变得和自己类似,正是苏丹的乐趣所在呢。

朋友对此的态度朋友对此的态度

欢迎来到苏丹的游戏。


爱戴苏丹的冷漠

别被吓着了,绝大多数时候,苏丹的游戏都会带给你欢愉的体验,就像它带给苏丹的那样。

“苏丹卡”不仅仅是任务,同时还象征着动机和权力。随着对游戏的愈发熟稔,你会越来越熟练地“合理”运用这些卡牌。比如碰上想把寡妇“吃绝户”的酒庄主人,你可以名正言顺地用杀戮卡制裁他,用征服卡夺下他的酒庄据为己有。

小小的卡牌既告诉你可以做什么,又能保证你在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同时不被严肃追责。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累积资源不断变强,有朝一日如果真正强大到苏丹的地步,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随意施为,成为苏丹的游戏的真正玩家。

至于苏丹,能感受到他对此是乐见其成的。

许多玩家不吝惜表达对苏丹的喜爱,固然是因为他有一副美丽的皮囊,但除此之外,也是因为苏丹的冷漠和不在乎。

他并不对某个具体的人或某件事有恶意,而是因为无聊对世间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从而只追求一个又一个乐子带来的小小刺激。

你可以让一只猫上朝,甚至还能因此得赏苏丹的金币你可以让一只猫上朝,甚至还能因此得赏苏丹的金币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会频频感慨苏丹的好糊弄和大方,他就坐在王座之上,却对眼皮子底下的谋反无动于衷,掏出一张金色纵欲卡,玩家甚至可以找上宫廷,迫使苏丹的王妃与自己共度激情一刻。

但这只是出于苏丹的冷漠罢了。之前我们采访游戏制作人时,他提到一则故事。苏丹看中了一个平民的妻子,他就想谋害那个平民将他妻子据为己有,有个智者就劝他说:“您有一千头羊而他只有一头羊,您还要夺走他唯一的一头羊,您说这样对么?” 苏丹幡然醒悟。

换个方式解读,在苏丹看来,除他之外的所有人不过是提供乐趣的货物,王妃或是玩家没有任何区别。他愿意向玩家让渡巨大的权力,让玩家威福自用,不过是想看一只自以为是人的羊会怎样对待其他羊——这比自己亲自动手有趣得多。

得到了如此大的恩惠,玩家又怎么会不在心中暗暗爱戴苏丹呢?你或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当你不断说服自己用坏的手段达成好的目标时,当你依照自己的喜好与善恶观念裁定“罪恶”时,苏丹已经因为这场游戏乐开了花。


享受苏丹的自由

游戏上线后的最大争议,来自主角的一位随从法拉杰。在正式版中,当剧情推动到一定程度时,他会向玩家表示好感,并展露出“纵欲”的期待。

玩家可以选择严词拒绝或是顺水推舟,前者就会让一切无事发生,后者则会和法拉杰共赏龙阳之兴——但如果你游移不定,还可以选择通过委婉的反问表达自己的反对。

坏就坏在这个委婉的表态上。一旦选择这个选项,法拉杰就会会错意。既然每次跟随主角都会悸动不已,那莫非他中意的对象并非主角,而是主角的妻子梅姬?这个时候,作为一款强调高自由度的游戏,自然也就会提供“三人行”的选项。

不难想象一些玩家会怎样看待这段剧情——不仅恶意满满地将同性恋桥段拍到脸上,甚至委婉推脱之后还要搞出这种戴绿帽的情节,这似乎有故意讨好某些爱好特殊的玩家群体的嫌疑。

可实际上,《苏丹的游戏》之所以走红,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游戏中一系列显得恶趣味却又极富噱头的桥段。

比如说在消除妻子的不满时,你可以使用“双头龙”让妻子撅你,虽然会受伤,但好歹能让妻子消气——“双头龙”同时也是游戏开发商的名称。

又比如说使用银色纵欲卡时,你可以选择猫猫贝姬夫人作为对象,它不会反抗也不会逃跑,甚至还挺享受。

最好忘掉贝姬夫人是只公猫最好忘掉贝姬夫人是只公猫

与这些相比,被一位男性告白求欢,好像并不是太值得稀奇的事,即便所谓的“绿帽”环节,也不止在这一桥段中存在。假使玩家一直累积妻子的不满却不打算解决,当妻子的怨气蓄积到一定程度,她可能会与一位身材不错的厨子私奔,甚至干出谋杀亲夫的勾当来。连这些剧情,也没有激发玩家的抗议。

归根结底,《苏丹的游戏》就是这样充满了“冒犯”的游戏。如果要评一个被冒犯程度最高的对象,恐怕是“被无休止的电光和旋转凌虐”的苏丹本人。

打开游戏折断几张苏丹卡后,我突然就想通了。问题不在于具体的情节有多离谱,而在于我才是《苏丹的游戏》的玩家,我才是“苏丹卡”名正言顺的使用者,法拉杰的建议实际上在挑战“我”的权威。

只有我对别人用卡,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

这是作为“苏丹卡”主人才能享受的自由,可以接受荒诞,但不能出现我不允许的荒诞。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玩家群体各自为营。这边指责男男剧情线不应该跳脸让人倍感不适,那边指责游戏只有男主没有女主屁股不正,这边认为双性人是DEI元素不应该存在,那边还在思考游戏中的女性够不够独立自主。

制作组最终选择的回应是“干脆我们让玩家能跟白犀牛纵欲得了”制作组最终选择的回应是“干脆我们让玩家能跟白犀牛纵欲得了”

大家都手持着各自的“苏丹卡”,肆意寻觅狩猎一个能够完成任务的目标。

最终这副场景,恐怕才是真正的“苏丹的游戏”:即便真的有一个如此胡闹而混沌的游戏让人有机会享受到所谓的‘自由’,人和人互相凝视,好像对方又变得更加面目可憎了。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29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鱼钩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