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以前有人咨询我的意见,问游戏怎么做才能吸引人,我赶忙推辞:没那个能力。唯独有一点倒是能肯定:下功夫剪一个游戏预告片出来。
大家都玩游戏,肯定也见过“预告骗”——PV看得人心潮澎湃,结果游戏里也就那么回事。但骗就骗吧,如果连PV都没法勾起人们的兴趣,这游戏多少还是有些问题。
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带着Apple II电脑参展,乔布斯逛了一圈,发现别家产品都没他们的能打,问题是Apple II的包装盒是个鞋盒——看上去太粗糙了,吸引不了人。
我自己也有个例子。大学毕业每到毕业季,毕业生就会组织跳蚤市场,把用不上的东西摆摊卖掉。轮到我那一届,我和舍友卖的东西差不多,都是些旧课本、台灯、伞一类的物件,不同的是我把所有东西擦得干干净净,摊位特意铺了别致的彩布,最后全卖出去了,舍友的全剩下了。
诚然“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懂得包装也是一门艺术。
我当然也被“骗”过,《木卫四协议》的预告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音乐和画面的搭配堪称一流。诚然游戏最终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视频本身带来的兴奋感不假,冲这一点我还是没舍得退款。
《黑神话》最后一支PV也一样,我猜很多朋友N刷就冲着后半段——听那段魔性的往生咒。
我最近也是有空就刷一遍,像那张表情包:看看照片就有动力搬砖了,如今听听小曲儿就有希望入睡了。
自己听还不过瘾,还要看别人听,欣赏各路人马看PV时的反应,也就是Reaction视频。
这些Reaction可以分下中上三等。
“下”其实最少见,播主看完PV表情木讷,反应很平淡。
或许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西游记》,想开口又怕被认为是胡言乱语,但不论如何,作为Reaction来说可谓失败,毕竟人们不是来看这个的。
大部分人处于中间段位,对PV甩出各种赞美,到了精彩之处大叫鼓掌,被里面的72变震惊到瞪大双眼。
还有PV里的小弥勒吃西瓜,许多黑人看这段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成了另一个热点内容。
想要在成堆的Reaction里脱颖而出,就得想办法营造节目效果。听到音乐燃起来了,就跟着一起摇摆;适当回拖视频,反复回味某一细节,表示自己看得很认真;甚至是看完直接跑到预购界面下单。
搬运人也不会放过这些细节,任何差异都会在标题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能从专业角度看出些门道最好。国外有个播主叫Max,当年《黑神话》首段演示一出,他先是表示“灵虚子”好得像是虚假宣传,但后面又发现“大闹天宫”掉帧了,直呼应该是真的,一张一弛之间就让观众觉得他不简单。
最终PV一出,许多人就等着看他的Reaction,不过相比其他人的兴奋,他这次反倒淡然许多——很牛逼,但还得是上手见分晓。
最上等的则是能看懂的——懂些西游文化,能叫出些角色的名字。
我有很多朋友其实没看过《西游记》原著,而是全靠86版的电视剧,然后又从各种地方完善对西游的了解。国外自然没这环境,尤其当那些奇闻志怪翻译成英文,个中意蕴和趣味必有流失,这种背景下还能读完《西游记》的外国人确实少。
而每到这时候,弹幕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予最高赞赏,这也是大家希望从《黑神话》身上看到的文化传播:“我去,他竟然真的懂。”
看归看,但Reaction视频没什么营养,就是纯图个乐子。大家大概率看到的都是表演,包括一些外国播主对西游的钻研程度也相当可疑,只是深究起来也没啥意思。
其实我不爱看Reaction,上一次大批量看还是2018年,E3还活着的时候。任天堂在那届E3放出了《任天堂全明星大乱斗》,当时我的Switch早就因为吃灰被我卖了,但看完预告我当即又买了一台新的。
相比国内,《任斗》的国外热度更高,各种Reaction也能看个够。以前有个播主Etika,靠着一段《守望先锋》鬼畜在国内有了知名度。
他也是任天堂的死忠粉,看《任斗》预告激动到把架子拍烂,这种开心到浮夸的程度,如果是其他游戏,我大概率会说“演的”,但那时我三十刷了《任斗》PV,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可敬的同好。
还有《赛博朋克2077》,2018年8月凌晨三点的试玩视频,应该算是某种“梦的起点”。我记得当时有个高赞评论,大致意思是“看完吹爆,然后不睡了,四处看别人怎么吹爆”。
那时大家心情都很激动,甚至可能比游戏真发售都激动,就想看别人夸,就想多听几句好话。
《黑神话》也一样,四年之期已到,人们都很激动,很骄傲,多听别人夸夸怎么也不为过。
我们真的好不容易等这一回。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